在跨境电商运营中,“测评”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平台规则明确禁止测评行为,因为其可能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然而在实际运营中,测评却难以完全避免。对于新上架的商品而言,零销量和零评价往往会影响转化率,而消费者购买决策又高度依赖销量与评价,这使得测评在部分场景下成为商家提升数据的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平台虽然长期严查测评,但只要操作适度、避免过度异常,一般不会引发直接处罚。测评并非适用于所有商品,以下几类情况可作为参考:
1. 流量稳定但评价不足
当商品已有一定销量,但评价数量偏少,或者好评缺乏详细描述、说服力不强,甚至大多为系统默认评价时,可适度通过测评补充优质评价,优化商品转化表现。
2. 流量充足但转化率低
若产品曝光度高、价格合理且具有竞品优势,但下单转化偏低,可利用测评提供详实的用户体验内容,降低潜在客户的购买顾虑。

3. 差评影响权重
当商品因售后问题收到差评且好评占比不足时,应及时通过测评补充正面评价,稀释差评影响。特别是在热销期,需快速采取措施,否则商品热度下降后,评价修复的效果会明显减弱。
4. 数据指标异常导致降权风险
若因售后处理不当导致订单未完成率过高(平台以七天为考核周期,超过10%将扣分),需迅速通过测评拉升完成率,避免店铺被降权,防止搜索排名与自然流量大幅下滑。
5. 推动潜力爆款
对于无明显同类竞品且具备爆款潜力的商品,可采用“广告投放 + 测评”的双向策略,在短时间内集中提升销量与评价,为后续自然流量获取奠定基础。
测评在Shopee运营中属于高风险操作,需严格控制节奏与比例,确保行为隐蔽且数据合理。在流量、转化、评价等关键指标出现瓶颈时,合理使用测评能够有效提升店铺表现,但必须建立在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