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确定:特朗普将批准TikTok禁令第4次延期
2025年9月14日,据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将再次推迟TikTok禁令。如果此消息坐实,这将是特朗普总统第四次批准联邦执法部门暂缓执行相关法律。
TikTok禁令前三次延期,也是逻辑脉络清晰:第一次(2025年1月20日)签署行政令,直接要求司法部75天内不对该法采取任何执法行动(即不下架、不起诉、不罚款),为新政府评估与谈判方案争取时间。第二次(2025年4月4日)发行政令,将“暂停执法”延至6月19日,并要求司法部发布书面指引,确认这段时间相关行为不构成违法。第三次(2025年6月19日)再发行政令,把“不执法”窗口延至9月17日,继续明确这段期间不追究责任。
白宫的操作方式一以贯之:通过总统行政令(Executive Order)指示司法部,在指定期限内不执行《外敌控制应用法》的相关禁令与处罚。法律本身并未被推翻,但暂缓执法使得TikTok得以继续在美国运营,相关运营服务商也不会因“违规提供服务”被追究责任。
那么,TikTok禁令这次延期的报道权威吗?
目前至少有三条信号指向这一方向:其一,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预计再度延长9月17日对TikTok“出售或下架”的期限;其二,2025年9月14日,美方财政与贸易高官和中方副总理团队在马德里会谈首日已将TikTok纳入议题;其三,今年6月19日的第3次延期与8月22日特朗普总统“如有需要会再延”的公开表态,构成当前决策的政治与程序基础。
同时,如果基于政治、经济、外交与技术去考量:
选举政治利益:TikTok被视为触及年轻选民的关键渠道。特朗普多次强调,该平台帮助他在2024年大选中争取年轻选民。延续暂缓执行,有利于维持这一优势。
经济与商业现实:西之月此前提过,TikTok在美用户规模已达1.7亿,覆盖近半美国人口,其中超过500万家企业依托该平台开展营销与业务推广。立即下架不仅将中断这些商业活动,还将削弱美国数字经济的多样性与竞争性。相反,延长期限除了政治成本较低,也可缓解“突然关停”对广大内容创作者和中小商家造成的冲击。
外交谈判缓冲:美中双方在2025年9月14日于马德里举行经贸会谈,将TikTok纳入更广泛的谈判议程,包括关税、出口管制、能源及农产品等议题,有助于为复杂议题争取协商时间。技术性延期在此背景下成为一项战术缓冲,容易被各方接受。
技术与合规门槛:任何可行的剥离或控股方案,均需经过中方批准,并涉及复杂的数据隔离和算法合规承诺,短时间内难以达成。因此,“先延期、后细化”成为当前最务实的选择。
基于上述多重原因,本次延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根据历史经验,行政令通常在洛杉矶时间约10:30–13:30发布。参考此前两次延期,发布时间点通常选在截止当日或前一日。
6月19日的第三次延期(到期当天),白宫行政命令发布后媒体首次报道于洛杉矶时间约11:49;4月4日的第二次延期(提前一天),白宫行政命令发布后媒体则于洛杉矶时间约10:49首次见报。
因此,若本轮延期最终落地,最可能于洛杉矶时间9月16日或17日的10:30–13:30公布。一旦白宫官网的 “Presidential Actions(总统行为) → Executive Orders(行政命令)” 栏目出现新的 TikTok 相关页面,就意味着该政策已正式“官宣”。
此次禁令延期落地将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对TikTok而言,虽可赢得继续运营的时间,但其长期合同、广告年框与资本估值仍将承受“不确定性折价”。潜在买方团体在审批与关税变量未清前,难以形成可落地的交易框架,“价格-控制权-数据边界”三者之间的结构失衡依然存在。在政治层面,再次延期很可能引发强硬派不满,但行政部门可以借“马德里会谈取得进展”为延期辩护。对于创作者和商家生态来说,短期内虽不会面临“即刻下架”冲击,但仍需应对用户情绪和供应链风险;主流媒体普遍判断,不会立即执行全面关停。
TikTok禁令的拉锯战还远未结束,对于跨境卖家而言,这段政策“缓冲期”既是风险窗口,也是主动调整机会。只有先一步布局,才能在下一轮风波到来时稳住盘面,不被动挨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