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取消$800以下包裹关税豁免政策实施后,如今已经进入10月,不少美国买家最近集中反馈,称电商包裹被送达时被要求额外付费,需收取“到付税”。一时间,到货补费现象频发,这些额外费用包括关税、清关手续费等,而大多数买家事先并不知情。
洛杉矶邮报报道:一美国用户网购$150球衣,UPS快递员表示“不付费就不能交货”,要求额外支付$107关税。还有如一位用户买了约$200的汽车零件,UPS派送员当场索要$493的高额费用。UPS发言人解释:“如果寄件人或收件人未支付关税和税费,UPS会产生账单,以便海关放行包裹,而后其再收取”。除了UPS外,联邦快递也被点名,美国一位女士在收到网购两件总价$400的连衣裙后,收到了联邦快递$600的关税账单。在这类“到付税款”机制中,费用触发是因卖家(平台)未代缴进口税,法律责任上进口关税由买家承担,但对于用户体验而言,平台负有提前告知并预收的责任。
而在社交论坛Reddit上更出现极端案例:有人发帖称其购买一把来自保加利亚的$4,000人体工学椅子到美国,却收到$4,700天价账单,其中约$4,600为关税费用,且是收件时告知。

来源:Reddit论坛(用户吐槽)
有意思的是,这些美国买家在吐槽的时候,并未点明是在哪个平台购物。而基于Temu当下在美国的火热程度,美国一媒体记者用Temu做起了实验,其亲自在Temu下单,最终未被二次收费——原因是平台已把关税“算进了产品售价里”。
其实,在关税政策变化前,Temu利用美国$800以下包裹免税的规则,以直邮方式将中国商品发送给美国消费者(全托管),默认由平台或卖家不预缴关税(DDU,税款到付)。而从在2025年4月下旬开始,Temu对部分直邮商品在结算页新增“Import Charges(进口费用)”。这一费用由Temu预先计算并收取,随后由Temu或其代理在清关时统一缴纳给海关,即采用DDP(Delivered Duty Paid)模式。这笔费用包括关税及处理成本,Temu在结算页提示:“商品进口到美国可能需缴纳进口费用。这些费用涵盖所有清关相关流程和成本,包括我们代您向海关缴纳的进口费”。
鉴于额外收费影响销售,Temu在5月初紧急调整为暂停中国直邮(全托管),仅显示和售卖美国本地仓库存商品。Temu宣称“美国消费者价格不变,转为本地履约(半托管)”。结算页不再出现进口费一栏,但对应地,许多本地商品附加了每件$2.99的国内运费。Temu在官网显著位置贴出“Local Warehouse”标识及说明:“本地仓商品无进口税,送达时不会有额外收费”。也就是说,凡标记为本地仓的商品均在美国境内发货,无需消费者承担任何关税或清关费用。
由于中美贸易谈判出现缓和迹象,针对小额包裹的关税大幅下调(小包裹综合税率降至约54%,其他大宗商品额外关税降至30%),大约从6月开始,Temu逐步恢复全托管业务。平台在前端隐藏进口费(结算不再单独列明),并承诺“送达无额外收费”。至此,Temu平台机制已从最初的DDU转变为类DDP模式,确保用户无需在派送时再付费。倘若个别包裹被征税,Temu也会通过客服补偿用户,以兑现其“无额外收费”承诺。
10月,许多美国用户在Temu购物中也注意到,几乎感觉不到关税的存在——要么商品标记本地仓无进口费,要么直邮商品价格相对偏高但结算无其它附加。这表明Temu已迭代出一个相对平滑的含税模型。

来源:SHEIN
再看看SHEIN,其在官网明确承诺——结账时支付的价格就是最终价格,之后无需再付任何费用/关税。而Temu则在站内顶部横幅出现:无进口费用,对于本地仓库物品。不过话说回来,其实相对于Temu,今年关税事件对SHEIN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此次10月的“到付税”对这两个平台更是均无影响。因为SHEIN长期把关税等进口成本包进标价/结账价(DDP),下单时即给出“最终价格”。
如今,Temu、SHEIN已经度过由关税政策突变引发的价格与履约震荡期:两家平台把成本前置为含税到手价,并提高本地仓与批量清关占比,逐步摆脱对“低门槛跨境直邮”路径的依赖。同时,这场过渡也标志着Temu与SHEIN已完成对关税从“应对突发”向“结构适应”的关键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