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底至11月初,亚马逊向市场释放了两组看似矛盾的重大信号。一边是亚马逊在AI和云计算领域大手笔投入。11月3日,据媒体报道,OpenAI与亚马逊签署了一项为期七年、总额约380亿美元的云服务采购协议。根据协议,OpenAI将获得数十万个NVIDIA GPU(英伟达图形处理器,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游戏计算的核心硬件之一)和上千万个CPU资源,用以加速其AI模型的训练与运行。
同时,亚马逊将为OpenAI部署专属的AI集群,包括Amazon EC2 UltraServers(一种专为超大规模AI模型训练与推理设计的高性能服务器配置),并计划于2026年底前完成全部部署。这一合作被业界普遍视为亚马逊网络服务(下称“AWS”)在与微软Azure、Google Cloud竞争中重获主动权的重要信号。
而另一边,亚马逊却在精简组织、削减成本。几天前,该公司宣布自10月28日起裁撤约3万名企业员工,并已官宣第一波裁员1.4万人,占其35万名企业员工的近10%。公司解释称,此举是为弥补疫情高峰期的过度招聘、控制运营开支,并提升组织效率。其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也将这一举措视为“精简官僚主义”的必要步骤,曾经还推出匿名建议箱机制,以识别低效流程并推动内部优化。
短短一周内开展两大动作,表面上看是“收缩”与“扩张”的矛盾操作;但实际上,它揭示了亚马逊正在进行一场深层战略重构。
▌亚马逊布局大棋:裁员“收缩”为AI让路
AI布局与此次裁员有着密切联系,它与传统的行业萧条不同,而是资本在人力与算力之间的激进再分配。
贾西早在今年6月便指出,随着AI工具的普及,自动化将逐步取代大量重复性岗位,进而引发企业范围内的岗位调整浪潮。此次裁员与其说是削减人力,不如说是为AI时代的组织转型腾出空间。
与此同时,亚马逊与OpenAI的这笔巨额合作,则是公司在AI基础设施布局上的战略跃升。业内分析认为,这不仅意味着AWS的AI基础设施获得了全球最具影响力AI公司的认可,也是一份对其算力与服务能力的强烈背书。这笔交易向市场释放出明确信号:AWS有能力承载下一代AI巨头的算力需求。
进一步来看,根据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AWS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2%,创下近11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速。截至季度末,AWS订单积压总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且10月份新增签约规模甚至超过整个第三季度的总量。这一系列指标清晰反映出AI与云计算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即收入持续攀升显示客户使用量显著增加,巨额订单积压意味着算力需求远超现有供给,而新增合同的加速签订则进一步证明企业正争相锁定云端与AI资源。换言之,市场对算力的渴求正把AWS推向其产能极限。
为应对这一需求,亚马逊正全力扩充其数据中心资源。公司计划在2027年前将AWS数据中心的总电力容量翻一番。贾西在财报中透露,仅过去12个月,亚马逊已新增3.8吉瓦电力容量,为所有云服务商中的最高水平。可见,AWS正在通过大规模扩容和新服务推出来稳固市场领导地位,同时保持了强劲的盈利能力和增长势头。
而“裁员”与“投入”之间其实存在清晰的逻辑闭环。据报道,亚马逊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将达118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云计算与AI基础设施建设。如此庞大的投入短期内势必压缩利润空间。通过裁员等成本控制手段,亚马逊能够在不削弱增长潜力的情况下,释放薪酬预算、平衡现金流,从而为GPU等重资产投入提供“腾挪空间”。这一“降本”与“增投”的组合,正是亚马逊以短期收缩换取长期增长的核心所在。
▌资本市场异常平稳,用股价投信任票
尽管裁员消息引发员工不安,但资本市场反应平稳。消息公布当天,亚马逊股价反而小幅上涨1.2%;随后,伴随超预期的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公司股价盘前大涨逾11%,创下历史新高;而OpenAI合作的宣布更成为催化剂,使其股价单日上涨约5%(当日标普500指数涨0.1%,纳斯达克涨0.4%)。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正源于AWS业务的重新加速、庞大订单积压带来的前景,以及公司在AI战略上展现出的决心与韧性。
这一系列举措强化了亚马逊在云计算与AI生态中的竞争优势。行业咨询Moor Insights首席分析师指出:“许多人曾认为亚马逊在AI领域落后,但如今他们投入380亿美元进入这场竞争,这非常不寻常。”目前,已有超过20家券商上调了亚马逊目标价,认为AWS的增长势头将持续,AI基础设施投资也将长期推动公司估值。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亚马逊的战略并非孤例。整个科技行业都在经历类似的“算力军备竞赛”。Meta(Facebook母公司)已将2024年资本开支上调至370-400亿美元,并宣布再采购35万块NVIDIA H100 GPU(英伟达(NVIDIA)于 2022 年推出的高性能人工智能加速芯片,属于其 “Hopper”架构(代号 H100) 系列。它是当前(截至2025年)全球最强大的通用 AI 训练与推理 GPU 之一,被广泛用于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使总量达到约60万块,以支撑AI与元宇宙业务。与此同时,思科等硬件厂商也因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巨头的扩容需求而迎来营收增长。可见,全球科技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资源向数据中心和AI算力倾斜,行业竞争的核心焦点,已从“人力规模效应”转向“算力资源的规模与效率”。
当部分竞争者仍在观望之时,亚马逊已加速构筑下一代竞争壁垒。亚马逊的组织优化与算力投资并非对立的两端,而是同一战略逻辑下的两条主线:前者为后者腾挪空间,后者为前者指明方向。这种取舍背后,是其对未来产业格局的清晰判断:AI正在重塑所有行业的游戏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