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7日,美中贸易代表团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双边会谈。会议结束后,美国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向媒体表示,美中双方已在吉隆坡期间达成了一项“贸易协议框架”。根据该框架,美国将暂停原定于11月1日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的计划。此前,特朗普曾公开称,美国将于11月1日起全面启动关税加码。
Scott Bessent透露,美国方面计划将原定于11月10日到期的“对等关税停战期”再延长至少90天,为后续谈判争取时间。目前常规进口,对华多数商品在临时“暂停期”按约30%互惠关税执行,但专项关税项目照旧。除贸易谈判外,Scott Bessent还证实了外界高度关注的TikTok交易进展。他透露,美中双方已在马德里的前期谈判中,就TikTok的出售方案达成“最终协议”,相关细节基本敲定。预计中美将在即将到来的韩国会晤中推动交易正式落地。此外,双方还就港口费、美国芬太尼危机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此次会谈中,美国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作为谈判桌上特朗普最倚重的经济强硬派,他的立场与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方的谈判节奏与底线。据悉,特朗普对他抱有极大的信心,并视其为“理性的声音”和“能把事情办成的人”。
在个人风格上,Scott Bessent行事直率,在媒体前表达观点毫不避讳,态度鲜明。这次吉隆坡会议Scott Bessent对媒体坦言,特朗普非常擅长创造谈判杠杆,此次对中国加征100%新增关税被视为美方谈判团队提供“极大的筹码”,并指出特朗普总统的惯用策略是“先以高额关税制造压力,再以降税为由换取谈判杠杆”。
事实上,Scott Bessent曾在多次媒体采访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理念,他将加征关税视为谈判工具,而非最终目标。并主张 :“在不激怒市场的前提下,最大化推行‘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强大)。”他强调历届政府都以关税保护本国产业,而特朗普政府“额外的第三条腿”则是“把关税作为谈判手段”。对于特朗普的关税计划 ,Scott Bessent曾引述特朗普的话说,“你看,用关税可以为政府提供大量资金,这意味着纳税人的负担会更少”。
在Scott Bessent看来,这种“以威慑促谈”的策略既能展示强硬立场,又为谈判留下灵活调整的空间。
不过要理解Scott Bessent的谈判风格,就必须回到他所延续的政策传统。
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以大规模加征关税和一系列技术限制措施著称。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解读过其一些列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使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形成了双边长期高关税格局。技术领域上,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对中国华为公司实施禁售令,禁止美企向其供应芯片和关键零部件;同时推行出口管制,限制中国获得美国先进技术。
新兴应用上,2020年7月起至今,特朗普先后发布行政令要禁止TikTok和微信在美运营,要求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在限定时间内剥离其美国业务,并将TikTok当作谈判筹码,在推迟TikTok出售截止日期的同时,若中方不让步将实施极高关税。
Scott Bessent表示:“我的工作是为总统提供选项和可能的结果,由总统来决定将事情推向何种程度。”Scott Bessent在延续与创新之间发挥作用,他赞同特朗普用关税谈判的理念,却更强调谈判过程的制度化运作。与特朗普政府相比,Scott Bessent与中国经贸官员的交流更为频繁、制度化:特朗普时代多以X(原推特)喊话和公开对抗为主,而Scott Bessent则多次赴海外会谈,强调“框架协议”和“谈判通道”继续保持开放。但话说回来,特康普如此儿戏化对待关税会让其在市场丧失信誉,而自Scott Bessent上任以来,美元汇率已下跌8%。而且,美国的民调显示,特朗普在经济处理上的支持率并不乐观。一资深评论员表示:美国喜欢自导自演,而中方不吃这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