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据卫报报道,Temu欧盟业务爱尔兰主体Whaleco Technology Ltd截至2024年12月的财报显示,在仅有8名员工的情况下,公司2024年欧盟营收高达17亿美元,增长约124%(较上份财报披露的约7.58亿美元相比),税前利润约1.2亿美元,为上一期的约2.73倍(4400万美元)。然而,其同期在爱尔兰仅缴纳约1800万美元的税(其中约300万美元是欧盟实施全球最低税率后追加的税款)。卫报强调了这一“高营收、高利润却低人员、低税负”反差,称Temu对欧盟的“经济带动和税收微乎其微”。
Temu选择在爱尔兰设立欧盟总部,被认为是充分利用当地的税收和监管优势。爱尔兰长期以12.5%的低企业税率和对跨国公司友好的政策著称,吸引了众多科技和电商巨头将欧洲业务据点设在都柏林。不过,欧盟成员国此前已达成协议对跨国企业利润征收15%最低税。Temu欧盟业务爱尔兰主体Whaleco Technology Ltd 2024年财报中那笔约300万美元的“补充税款”,正是爱尔兰在新规下补征的,使其有效税率从12.5%提至15%。
Temu欧盟业务爱尔兰主体Whaleco Technology Ltd于2022年7月成立,负责Temu在欧盟的交易平台收入结算和支持服务。这种架构下,大量欧盟消费者交易产生的收入和利润被记录在爱尔兰法人名下,而该实体仅雇佣寥寥数人,日常运营成本很低。结果是:每一笔欧盟销售收入的产生,绝大部分价值并未伴随相应的本地人员和实体投入——专业上称为缺乏“经济实质”。换言之,企业利用跨国架构使利润在低税率司法管辖区沉淀,而与其在当地的真实经营活动规模不成比例。
一Temu大卖看到这则新闻对西之月说笑道:“英国卫报未免管的太宽了,英国早就脱欧了。而且,Temu在欧盟的8个人并不代表着Temu在欧盟的全部人力投入,这个报道太片面。”
事实上,这种在欧盟运营在爱尔兰设立实体,由少量人员维持法人结构的做法并非Temu独有,Apple、Google、Meta、Amazon等国际科技企业也长期采取类似架构。关键在于这是否违反当地法律或逃避应尽税负,而不仅仅是“员工人数”的多少。
Temu一位发言人表示,主体在爱尔兰的公司是“真实运营的,且雇用真实员工”,员工人数并不能反映其业务的全部规模,Temu在欧盟的业务拓展还依托了全球团队的协作(例如中国的产品采购和技术支持),因此不能仅以爱尔兰员工数判断其贡献。
Temu还坚决否认任何关于其架构或运营旨在避税或减少其在欧洲经济足迹的说法。据Temu透露,2024年其在欧洲各国缴纳的增值税、关税等累计已达数十亿欧元(仅指单个法人实体缴纳的税款,不包括关税、增值税和其他税款)。在英国市场Temu更是声称光2024年就已向英国政府上缴了“数亿英镑”的各类税款,金额“显著高于许多同行”。
Temu还称随着业务成熟,未来其将缴纳更多的企业所得税。眼下更关注长远布局,为消费者和欧洲本地卖家创造价值。Temu反复强调其长期合规承诺,表示有信心随着时间推移,外界会看到其在守法经营、税收和促进当地经济方面的实际行动。
其实从某种角度看,像Temu、SHEIN这样的平台经常被外媒推上风口浪尖,不是因为它便宜,而是因为欧洲真的太慢了,它的‘既有规则’过时了。他们对这些中国背景的电商平台带着好奇,也带着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