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初,一项亚马逊在美国必须面对一项代表数亿美国消费者的集体诉讼被批准,并被对外公布。
2025年9月2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西雅图的联邦法官John H. Chun裁定,亚马逊公司必须面对一项代表数亿美国消费者的集体诉讼。这起诉讼最初由消费者在2021年5月26日提起,领衔原告为美国马里兰州消费者伊丽莎白·德科斯特(Elizabeth De Coster)等。案件在美国华盛顿西区联邦地区法院(西雅图)审理。
这起集体诉讼的规模空前庞大,媒体称其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体诉讼之一。
联邦法官John H. Chun在2025年8月6日就已下令批准全美范围的集体认证(该命令于9月初解封,即对公众公开,并被多方媒体公开报道)。集体成员涵盖自2017年5月26日以来,在亚马逊美国站第三方卖家处购买过5件或以上新品的所有消费者,总计约2.88亿名顾客,涉及数十亿笔交易。目前亚马逊已否认任何不当行为,并已对集体认证提起上诉。
▌亚马逊涉嫌违反美国反垄断法
本案核心指控亚马逊存在反竞争行为,涉嫌违反美国反垄断法。根据消费者的诉状,亚马逊通过限制第三方卖家定价,迫使他们在亚马逊平台销售产品的同时不得在其他竞争平台以更低价格出售相同商品。这一所谓的“价格平价”政策(Price Parity Clause),包括后续的“公平定价政策”(Fair Pricing Policy),被指实际形成了亚马逊与数百万第三方卖家之间的横向价格共谋。
具体而言(诉讼函内容过多,以下只列出重点部分):
限制外部低价。亚马逊与其200多万第三方商家“约定”,商家不得将商品在其他网站(包括自身官网或其他电商平台)以低于亚马逊平台的价格销售,否则将受到处罚。即使亚马逊在2019年删除了卖家协议中明文的“价格平价”条款,亚马逊仍被控利用自动系统监控全网价格,曾向卖家发出数十亿封自动通知,要求其满足“价格匹配”要求以保住购物车Buy Box资格。
收取过高费用。由于缺乏外部价格竞争,亚马逊得以向第三方卖家收取高额的销售佣金和服务费用(包括15%的销售佣金,以及履约、广告等各种费用)。这些费用被商家转嫁进商品售价,导致消费者在亚马逊上购物支付了虚高的价格。诉状称,这种对卖家的“抽成”实为向消费者征收的变相“垄断税”,使平台商品价格维持在高于竞争环境的水平。
排除竞争对手。原告还指控,亚马逊通过上述政策妨碍其他电商平台以价格竞争。因为即便其他平台(如eBay、沃尔玛电商等)对卖家收费更低,卖家也无法在那些平台降价吸引顾客,否则会被亚马逊处罚。
原告认为,上述行为违反了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同时这种“价格操控”也被视作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可归入广义的消费者保护范畴(尽管本案主要依据的是反垄断法律而非一般消费者欺诈法)。
▌如果该案败诉,将对亚马逊影响深远
如果该集体诉讼最终判决原告胜诉,可能对亚马逊的第三方卖家平台(Amazon Marketplace)业务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亚马逊Marketplace目前是其电商帝国的重要支柱——超过60%的亚马逊电商销售额来自第三方卖家,相关服务费用在2024年为亚马逊带来了约1560亿美元收入,占公司总营收近四分之一。这些收入很大一部分源自亚马逊对卖家的各类收费,其比例近年来节节攀升。
来源:Marketplacepulse
换言之,亚马逊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不断提高这些费用,为自身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增加了卖家运营成本。这种费用压力最终传导给消费者,使商品价格被抬高。如果诉讼迫使亚马逊取消限制卖家外部低价的政策并降低过高的费用,亚马逊Marketplace现行的盈利模式将面临挑战。如:
政策调整与利润压力。亚马逊可能被要求终止任何形式的价格平价策略,允许卖家在其他渠道以更低价销售。同时,法院可能施加行为救济限制亚马逊滥用市场力量收取过高费用。这将削弱亚马逊对第三方交易抽成的能力,直接影响其佣金、广告和物流服务收入。
潜在赔偿和合规成本。本案索赔金额尚未明确,但考虑到集体规模,若亚马逊败诉需向数亿消费者赔偿,即使每人赔付数十美元,总额也将是天文数字(可能达数十亿美元)。即便和解,和解金与修改经营方式也将产生巨额成本。
此外,别忘了亚马逊是上市公司,如果亚马逊败诉其股价和市值也必将承压。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历史上已有多个涉及平台价格限制和垄断的案件先例。从判罚情况看,如果法院认定构成垄断或不正当竞争,往往要求停止相关行为,并处以巨额罚款或赔偿(如苹果就因违反反垄断法被重罚过)。然而也有案例被科技公司成功申辩。此外,亚马逊目前在美国至少有6起主要案件仍处于诉讼或审理阶段,其均为被告。本案最终走向将取决于法院如何衡量亚马逊行为的竞争影响。
以前,很多人入行前听说做亚马逊能一夜暴富,入行后才知道,富的是姐夫。现在好了,姐夫赚够了,轮到美国法院来收割,而添砖加瓦的卖家,现在还得被当证据举着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