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墨西哥政府计划在即将提交的2026年度预算中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涵盖汽车、纺织品、塑料等多个品类,且此次关税上调可能波及其他亚洲国家。知情人士称,目前具体的关税税率尚不清楚,墨西哥总统Claudia Sheinbaum政府的收入提案预计9月8日提交国会,该计划可能有所调整,但不会产生大变动。
若计划落实,这表明墨西哥有意在现行临时措施到期后继续甚至加码对华进口限制。
近年来,墨西哥政府以保护本地产业为由,陆续上调对原产中国等非自贸伙伴国家商品的进口关税,尤其针对纺织鞋服等行业。2023年8月,墨西哥经济部曾发布法令,对483种工业品提高最惠国关税,设置5%、10%、15%、20%、25%五档。其中最高25%关税的商品包括纸箱、轮胎、牛仔布、其他纺织面料和五金件等,纺织品被列为受影响最大的五大类别之一。该措施自2023年8月16日生效,至2025年7月31日到期。到2024年底,墨西哥政府又对非自贸伙伴国家(如中国)的纺织品加征15%至35%的关税。
紧接着2025年8月,墨西哥政府进一步收紧小额包裹的进口税优惠政策。根据墨西哥财务部公告,自8月15日起,对通过邮政或快递进口、单件价值低于50美元的商品税率,从原19%大幅上调至33.5%,这项新规主要针对来自中国等非自贸国家的商品;相较之下,美国、加拿大作为《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成员国,仍享有更低税率(5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50~117美元征17%,高于117美元征19%)。此外,在8月12日,墨西哥政府颁布法令,禁止企业利用加工免税计划(IMMEX)免税进口成品鞋,并对所有进口鞋类统一征收至少25%关税,以此打击“假借本地生产实为成品进口”的行为。这些措施直指纺织服装和鞋类等中国进口产品。
墨西哥上述一系列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调整,不仅出于保护本土产业的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美国的贸易关切。另据彭博社报道,自今年年初以来,特朗普政府敦促墨西哥效仿美国,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对此,墨西哥官员提出了“北美堡垒”(Fortress North America)的构想,意在限制中国商品进入,并推动美、墨、加的贸易与制造业协作。这意味着中国卖家所面对的不再是一国政策,而是区域性贸易保护联盟,进入墨西哥市场的门槛将长期抬升,单纯依赖低价优势的出口模式难以为继。
▌低价策略不再是杀手锏
据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2025年墨西哥电商市场规模已达525.8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年将以18.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1227.9亿美元,显示出拉美地区尤其是墨西哥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据墨西哥《金融家报》报道,TikTok、Temu和Shein等中国电商平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拉美市场,尤其是墨西哥。在此背景下,墨西哥的关税新政无疑将为这片热络的市场带来新的变数。
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是依赖低价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卖家以及主打低价策略的跨境电商平台,尤其是TikTok。对于纺织、鞋帽、塑料制品等利润本就偏薄的品类而言,一旦进口成本上升,卖家将陷入两难:若自行消化税负,利润空间将被急剧压缩;若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产品售价上涨则会抑制购买欲望,并削弱与本地商品及自贸协定国家产品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价格敏感度高的墨西哥市场,消费者普遍倾向于“谁便宜买谁”。因此,曾经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一旦提价,很可能流失用户,部分消费者转而选择本地或来自美国、加拿大的替代品。
在此背景下,SHEIN开始降低墨西哥站鞋类产品占比,增加受关税影响较小的品类,并通过捆绑销售来提高客单价,尽量规避低价包裹征税;Temu则选择暂不涨价,以平台补贴硬扛关税上涨,同时优化物流,将小包裹合并清关,并加大电子配件、家居用品等不敏感品类的布局。与之相较,TikTok Shop墨西哥站作为新兴流量平台,跨境卖家普遍以中小体量为主,抗风险能力更为脆弱。关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极易导致其销量下滑、盈利困难,甚至被迫退出部分品类竞争。这也意味着,TikTok Shop整体所承受的冲击,可能比其他平台更为直接和集中。
具体而言,TikTok墨西哥站“物美价廉+内容带货”的原有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平台可能在商品结构与流量分配上进行调整。其中,低客单价、小件商品的曝光将明显减少,而高性价比的电子产品、智能家居、运动户外等仍有竞争力的品类则有望获得更多扶持与流量倾斜。此外,跨境卖家成本压力的上升也将直接影响广告投放意愿,可能导致预算缩减或投放趋于谨慎。
▌跨境卖家该如何突围
面对关税上调和成本压力,跨境卖家需要主动调整运营策略,化解成本冲击,保持市场竞争力。主要策略如下:
优化选品结构,避开高税雷区:跨境卖家应重新审视产品线,尽量避开墨西哥政府重点加税的类别,尤其是鞋类、服装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敏感领域。对此,跨境卖家可逐步降低鞋服类产品的业务占比,将资源转向关税负担较轻、且市场需求旺盛的替代品类。比如,可重点关注符合墨西哥消费者偏好、且具有较高性价比的品类,包括美妆、3C电子产品(如蓝牙耳机、智能手表、手机配件)、智能家居设备、运动户外用品(如瑜伽服、露营装备),以及环保可持续商品等。这些品类在拉美市场增长潜力显著,同时因其暂未被纳入最高关税范围,还不属于墨方定义的“脆弱产业”,有利于规避政策风险。
提高客单价,拆解关税成本:墨西哥对低于50美元包裹征收33.5%高税,而较高价段商品税率反而只有19%,跨境卖家可以采用捆绑销售、套装组合等方式抬高平均订单金额,以降低关税比率。例如,将多件相关产品打包出售或推出“满减”“第二件优惠”等促销,鼓励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更多商品,将订单金额提升到50美元以上区间,从而适用较低的税率。对于中小卖家,这一策略同样适用。另外,在定价上,跨境卖家也可将关税成本部分内化,通过微调利润率和产品售价,在保持相对低价与覆盖新增税费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及时更新前端显示的价格包含税费信息,做到定价透明,从而减少因税费到货后额外收取而导致的退货纠纷,增强购物信任感。
布局本地仓和灵活物流方案:跨境直邮的小包裹如今税负沉重且时效有限,跨境卖家应考虑调整物流模式。比如,提前备货至墨西哥海外仓,以本地发货方式提高配送时效和用户体验。尽管商品进口墨西哥仓库仍需缴纳关税和增值税,但通过海运大宗报关可以避开33.5%的小包裹税,且海运成本远低于空运快递,有利于摊低单位物流成本。跨境卖家也可与第三方海外仓服务商合作,实现集货批量清关,再末端本地配送,从整体上降低履约成本。不过,海外仓模式要求卖家具备一定资金和供应链周转能力,要根据自身规模权衡。
目前,西之月在墨西哥的本地货盘已上线,涵盖20余类核心品类,平台通过一件代发的形式帮帮助跨境卖家完成履约,西之月同步解决税费与合规问题,确保跨境卖家运营的轻量化与合规性。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墨西哥市场依然前景广阔,但必须“换个思路运营”——通过优化选品、提升客单、物流本地化等方式来克服关税壁垒。